到目前為止,我們社區還未收到一起關于流浪貓擾民的投訴,流浪貓數量的增長趨勢得到遏制,流浪貓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也大幅減少。”說這話說的是金山區金山衛鎮東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燕。
據介紹,今年以來,在“多格合一”下沉力量和居民區志愿者的多方努力下,東門居民區積極治理以往令人頭疼的“人貓共存”問題,眼下取得了明顯成效。

“花阿姨、冬冬阿姨,今天貓貓們的狀態怎么樣?我這邊又聯系了三家可以收養的人家,居委會已經評估過,后面簽好收養協議就可以把貓貓送過去了。”
在東門居民區一樓大廳“愛心中轉站”的貓舍前,居委會工作人員嚴薇娜將這一好消息帶給了社區志愿者花桂華、呂立冬阿姨,三個人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。
“捕捉-絕育-放歸,外加聯系收養,這就是我們目前主要在做的事情。”嚴薇娜笑著說,相比以前到處跑調解矛盾,現在管理好這一方貓舍就從根源上化解了隱患,“我們主要做好托底和服務保障,多虧了綜合網格的協同支持”。
和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居民小區一樣,流浪貓擾民問題過去在東門居民區令人“頭痛”:愛貓人士滿懷愛心,看到流浪貓時,常常會從家中帶上貓糧或食物投喂,但越來越多的流浪貓在小區里出沒,滋生大量蚊蟲和細菌,早晚不停的貓叫,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。僅2024年一年,東門居民區收到鎮城運中心派送的12345投訴“流浪貓擾民”工單就有5件,還存在重復投訴的情況。

“愛貓人士和普通居民雙方的意見越來越大,矛盾糾紛也呈上升趨勢。”王燕介紹,既要做到雙方滿意,又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,居民區會同鎮城運中心、城管、派出所以及街區、小區物業等多元力量協同發力,探索“自治+公益”模式加強了小區流浪貓問題治理,“今年以來,社區還未收到一起關于流浪貓擾民的投訴,流浪貓數量的增長趨勢得到遏制,流浪貓引發的環境衛生問題也大幅減少。”
自治+公益
“愛心中轉站”里,很多被捉來的流浪貓正在休養。它們有的剛做完節育,有的因受傷正在接受治療。送餐喂藥、清理糞便、注射疫苗,社區志愿者花阿姨、呂阿姨每天都會來這里照顧這些“毛孩子”。在東門居民區,像花阿姨他們這樣的志愿者隊伍已經有12人。
居民區還組織社區公益合伙人夢享未來為民服務中心,以及物業、志愿者團隊緊密協作,全程參與誘捕籠設置、術后護理等環節,并為這些貓建立專屬檔案,確保每只貓絕育、放歸社區后,均有志愿者跟蹤健康狀態。同時,大家還化身社區文明養寵的勸導員,在社區里督促、宣傳文明養寵的相關知識。
“我們也會勸導說不要喂(流浪貓)剩飯菜,設置規范的投喂點等。可以明顯感受到居民意見減少了。”花阿姨表示,小區里出現的變化,也讓他們這些愛貓人士感到很開心。